我到過另一個佛教藝術勝地,那里山清水秀,交通便利。思維機敏的講解員把佛教故事講成了一門古怪的道德課程。我還到過一個山水勝處,奇峰競秀,美不勝收。一個導游指著幾座略似人體的山峰,講著一個個貞節故事,如畫的山水也就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。我真怕,怕這塊土地到處是善的堆壘,擠走了美的蹤影。
為此,我更加思念莫高窟。
什么時候,哪一位大手筆的藝術家,能告訴我莫高窟的真正奧秘?日本井上靖的《敦煌》顯然不能令人滿意,也許應該有中國的赫爾曼?黑塞,寫一部《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》(NarzissandGoldmund),把宗教藝術的產生,刻劃得如此激動人心,富有現代精神。
不管怎么說,這塊土地上應該重新會聚那場人馬喧騰、載歌載舞的游行。
我們,是飛天的后人。
[賞析]
這篇游記是作者在莫高窟一連呆了好幾天,認真觀察、深入思考后完成的力作。文章圍繞莫高窟這一藝術寶庫,有條不紊、層層深入地展開了全文結構,條理清晰,雜而不亂,文思自然而縝密。
文章第一段通過史書記載、民間傳說,引出了莫高窟的由來,屬于對莫高窟的理性審視。第二段寫作者對莫高窟所作的實地考察,可視為對莫高窟的感性觀照。第三段是探索莫高窟的底蘊。第四段寫敦煌歸來,作者油然而生一種欲努力弘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。
多方面地采用對比、映襯手法,為本文平添了廣度與深度?!白x萬卷書、行萬里路”,見多識廣的作者,很自然地將中國古跡中的瑰寶???莫高窟與其他文明古國的遺跡加以對比,從而使中國文化遺跡帶有的“歷史的層累性”特點突現出來。正如作者聽說:“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,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??茨呖?,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,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?!弊髡哂谩吧鳌惫蠢粘鲋袊鴼v史獨特的運行軌跡,用詩一般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五光十色、極具動感的色流,指出:不同的色流與其所對應的歷史時代息息相關,透露了不同朝代的氣息。在莫高窟,作者眼前出現了兩個長廊:藝術的長廊和觀看者的心靈長廊;出現了兩個景深:歷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。借助這些對比、映襯手法,在有限的篇幅中拓展出了極大的藝術空間。
由莫高窟那無與倫比的美,作者產生了一種感悟: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風貌,并油然而生一種憂慮:怕這塊土地到處是善的堆壘,擠走了美的蹤影。作者的憂慮發人思索。